品相: 大块掉粘
说明:撇口,弧腹,双圈足。盘心矾红描绘升降二龙争珠,内外壁均饰四条赶珠龙。画工精细生动,诸龙凶猛矫健,气势恢宏,方尺之间,犹有排山倒海之势,难掩皇家气派。该盘有别于康熙常见的官窑盘类...
品相: 大块掉粘
说明:撇口,弧腹,双圈足。盘心矾红描绘升降二龙争珠,内外壁均饰四条赶珠龙。画工精细生动,诸龙凶猛矫健,气势恢宏,方尺之间,犹有排山倒海之势,难掩皇家气派。该盘有别于康熙常见的官窑盘类器物,此为双圈足,时代特纫明显,是典型的早期官窑作品。双圈足是明末清初特有的圈足形式,始于崇祯时期,终于康熙中期,目前所见带双圈足的器物多为民窑。康熙二十年,朝廷派员至景德镇恢复御窑厂的烧造活动,标志清代官窑瓷器正式生产的开始。据康熙二十二年本《饶州府志》卷之十一“陶政”记载:“康熙十九年九月内,奉旨烧造御器,差总管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、主事李延禧、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级臧应选、六品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年内驻厂督造。每制成之器实估价值,陆续进呈御览。”
这件龙纹大盘就是御窑厂恢复初期生产的供御瓷器之一。另外,从款识风格与底釉特纫都可以认定其年代所属,早期康熙官窑书款字体运笔有力,略带粗犷,不及中期楷书之工整与晚期宋椠体之清秀,而与该盘相吻合;款字周围散见不少缩釉点,为中晚期官窑器物底部所罕有,却与早期康熙民窑相符,表明早期官窑脱胎于当时民窑工艺技术,集景德镇最优秀民窑的工匠而为之,但又有难以超越的历史局限,故此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该时代深深的烙印。
相对雍干两朝,康熙一代官窑瓷器制作数量都难与之并论,而康熙早期官窑则更显得稀少,就目前公私收藏而言,能够如此明确无疑地判明为早期者,寥寥可数。有清一代,内府珍品曾两度流散,尤是近世,灾劫重重,到如今仍能保留当初浓艳的色彩和近乎完美的品相,不由令我们感叹前人对其呵护之细与珍爱之深。
注意事项:1.运费顺丰到付,受买人承担所有风险、运费及保险费,不支持退换货。
2.图录中未说明的拍品状态,并不表示拍品没有任何瑕疵和缺陷;
3.请各位买家于拍卖前自行检查拍品保存状态,或向工作人员索取拍品细图和品相报告,并对您的竞拍行为负责;
13.拍品年代、说明、细图及品相报告仅供参考,我公司不承担拍品真伪及品相报告之担保责任。请竞拍人在拍前亲自认真审看拍品原物状态。
|